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我哭了


題目:賞析圖畫書《我哭了》


《我哭了》這本書的文是由中川宏貴編寫,圖由長新太繪製,翻譯則為米亞,全書以壓克力顏料繪製而成。雖然書名為《我哭了》,但書中的小男孩真的哭了嗎?像封面的小男孩,雖雙手蓋住雙眼,雙眼閉上、雙眉下垂,但卻未見眼淚落下,雖看似悲傷但卻也像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如同懷中的小貓咪似乎在安慰小男孩也似在對小男孩撒驕,央求小男孩跟牠玩,也或許因為如此,小男孩的衣服雖以深沉的綠色表現出悲傷,但背後卻會以明亮的色彩。再翻開的書內的寫有書名的那一頁也是如此,以著明亮的黃色為背景,再以簡單的橘色線條繪製閉上的雙眼落下一滴淚水,讓人開始思考《我哭了》,是悲傷的哭?還是開心的哭?亦或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翻開內頁第一頁,寫著「跌倒的時候我哭了」,圖中的小男孩確實落淚了,但卻睜開一隻眼睛,似乎在觀察是否有人在注意他。「撞到東西的時候我哭了」,但這次圖中的小男孩則只是皺著眉頭緊閉雙眼並未落下淚水。這讓人想起小孩子有時候雖說是哭了,但卻只是假裝哭了而想引起大人或其他人的注意,並非真的難過了或痛得哭了,或許圖中的小男孩也是如此。從本書中可以看到會者很巧妙的安排,當我們看到小男孩五官的線條是以橘色色彩描繪時,可以發現他並非是真的哭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睜開著一隻眼睛落淚,或僅只是皺著雙眉緊閉雙眼並未落淚,亦或是緊皺雙眉但睜開一隻眼睛觀看,並且我們也可以發現當小男孩的表情是如此時,背景的顏色通常是明亮的黃色、橘色或白色,顯示出輕鬆的氣氛,暗示著小男孩或許不是真的哭了。相反地,當小男孩的五官以著深綠色線條描繪時,便暗示著沉重的心情。
書中所繪製的小男孩有幾張是沒有刻劃到五官的,其中兩幅沒有畫及五官是因為小男孩是高興抱著媽媽哭了,因其背向著讀者,故沒有畫到五官。而這兩幅畫中可以看到母親的不同之處,第一幅可以看到母親的肚子微微攏起,第二幅高興地哭了則看到父親抱著一個嬰兒。如此可推測第一幅畫是在傳達著小男孩因母親懷孕而高興地哭了,第二幅則可推測因母親平安生下了一位妹妹/弟弟後從醫院回來故喜極而泣。而書中另外沒有刻劃五官則是表達小男孩真正因悲傷而哭泣。除了此種表達方式以外,作者也大量地運用深綠色與藍色作為悲傷的基色調,例如迷路時、小白死掉時、烏鴉媽媽生病了和戰火中小孩的家被燒掉。但書中有一幅母子兩人雖沒有五官且也以藍色與綠色作為其背景色,但因其綠色為淡綠色,故整體呈現出一種溫馨的氛圍,似乎在說,雖是哭了,卻是不同眼淚的溫度,是心暖的眼淚,而翻頁便可看到橘色的背景所呈現的溫馨,媽媽的眼角雖有眼淚,但卻是開心的。另外繪者也以極小的小男孩與極大的空間做為對比,呈現出小男孩害怕地哭了的心情,誠如上空一大片的綠色與藍色以及廣漠的黃色中一點一點的綠色似乎在反映著小男孩內心中的極度恐懼。
最後,小男孩問,「當我也長大成人的時候,是不是就不會哭了呢?」看似是一句童言童語的問句,但整張畫卻是以藍色為背景,再用深綠色著以人形,而中間浮現著小男孩的臉且以深綠色線條描繪著小男孩的五官,似乎在暗示著,對於小男孩而言,可能不能再哭泣這件事是悲傷的。或許小男孩是藉由哭泣來表達情感,對小男孩而言,哭泣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反而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想到往後可能無法再藉由哭泣表達情感,他便開始覺得悲傷而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