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橡皮頭蹦太郎》
《橡皮頭蹦太郎》描述一位名叫橡皮頭蹦太郎的小男孩,因為頭是橡皮做的,因此可以彈來彈去,到處飛行。故事就是描寫橡皮頭蹦太郎用他的特殊的頭到處碰撞的一段旅程。
快速的閱讀完此書,首先注意到的是這本書的色相。整本書的色彩都採用比較明亮為主的高色調。這樣的色調給人較高的能量,也呼應橡皮頭蹦太郎彈來彈去產生的活力。其次我注意到橡皮頭蹦太郎的造型。專注於第一次閱讀本書的感覺,是一種很歡愉的感受。隨著蹦太郎的旅程四處彈跳,整本書其實非常動感的。然而蹦太郎的肢體從頭到尾都沒有改變。彈跳過程中始終維持四支併攏直挺挺的動作,頭部已沒有因為碰撞而有其他的動作,除了時而頭下腳上,時而頭上腳下,肢體動作可以算是毫無改變的。然而這樣的人物造型卻還是能讓這一趟旅程充滿活力,或許有幾點可以幫助說明。
畫面的構成或許是一個因素。雖然主角造型在動作上沒有改變,但藉由主角於其他角色的互動和背景的構圖,作者還是能將畫面營造出速度、節奏,和力量。蹦太郎一開始出場,天空有一朵朵分散的雲,遇到巨人之後天空的雲變成一整塊長型的色塊,直到經過古廟,天空變成一整片的渲染開的淡粉紅。一開始天空中大片的留白和分散的雲朵讓畫面不穩定,蹦太郎在這樣的天空顯得毫無支撐,產生移動的空間。到後來留白不那麼多,單一色相大片地佔有畫面,相較於前者,此時的畫面是比較穩定的。如此交錯不同構圖的天空,讓畫面產生了速度和節奏。圖畫的下半部也發揮了功效,例如許多動物在地面上的頁面,形形色色不同的物件讓畫面顯得生機勃勃。
本書使用了水彩作畫,水彩算是非常基本的媒材,作者運用水彩,大筆大筆用粗線條勾勒畫面物件,柔軟的線條沒有掩飾手部輕微的晃動,捨棄封閉的輪廓線,在勾勒畫面就用粗線條將物件上色,這些表現都讓人感覺這些色塊是比較不受拘束的、不安靜的,不加矯飾的線條讓本書充滿著力量,也刻畫蹦太郎直接毫不掩飾的活力。
高色調的畫面、留白的運用和毫不矯飾的輪廓,這些都讓橡皮頭蹦太郎的旅程生動活潑。撞到大巨人說「全壘打!」,聞到玫瑰花叢覺得很香、看到鬼覺得害怕、擔心被刺蝟刺到後就不能飛、飛累了就休息。蹦太郎的感受很直接、單純,有如動物一般地運用著身體感受,直到橡皮頭回歸了橡皮樹,這趟旅程才像外頭玩耍的孩子回到母親的懷抱一般結束在安詳的睡眠。充滿活力的用身體去碰撞,沒有過多矯飾的感覺,若要探究本書抽象的意念,或許橡皮頭蹦太郎象徵一種原始的身體慾望,我們跟著他經歷了這趟旅程,也間接使我們發現、釋放了自己身體內隱含的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