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蝸牛出發了》─帶你去找一幅現代名畫


書名:《蝸牛出發了》─帶你去找一幅現代名畫
作者:喬‧莎克斯丹
譯者:林良
        一開始看到此書,便覺得這本書的封面極具趣味性:「蝸牛出發了」這五個字,仔細看,如同一條線連成的。再加上最後線連到一隻蝸牛身上,馬上就可以想像得出,這便是這隻蝸牛走出來的字。作者運用線條的設計,巧妙的將所有故事串連起來,讓所有書中的內容產生聯結性;再加上以黃色為該書的背景色,明亮的色相很容易會引起孩子或家長注意。所以在外觀的吸引力上,「蝸牛出發了」這本書的賣相應是不錯的。
        一翻開書扉頁,一條線由左而右,彷彿像是航海地圖上的尋寶路線;又像要帶我們去探險似的,引領我們去發現一個一個的新天地。當我們被這條線引導再度翻開新的一個跨頁時,會驚異的發現,剛才從左到右所拉出來的線,一直延續著。原本從扉頁由左下至右上的線,在下一個跨頁時,延續了扉頁右上的線尾,由左上開始帶著讀者的目光行進著。當再度受到線條的引領進入再一個跨頁,我們看到了我們的主角─蝸牛,除了介紹自己之外,也說明了自己是這個旅程的嚮導,伴隨著我們一起發現新大陸。
        在此,我們可以看見這個蝸牛是十分與眾不同的。除了藍色的身軀與一般蝸牛不同外,它的殼是由各種顏色的色塊所拼貼作成。而在行進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此次與蝸牛同行的目的,便是要去看一個名畫家為它所做的肖像畫。行到此處,真的不禁會讓人開始想像,究竟,這樣的畫作者為何許人也?這樣的畫又是如何的畫作?如果讀者在此時,馬上動手將書頁翻到我們的「目的地」,相信那尋找寶藏的趣味將消失殆盡。
        所以,我們帶著我們的想像,跟著這隻五彩繽紛的蝸牛,跟著它所留下的線,一一尋找起我們所認為可能是蝸牛肖像的線索,以及設計它肖像的作者。在經過一幅又一幅看似與它色彩相似的畫作,及經歷一位又一位的畫家之後,終於,我們看見了我們的「寶藏」』─蝸牛的肖像畫。當作者運用線條的方式,帶領讀者認識一件又一件不同風格的現代名畫,並設計一個拼貼而成的蝸牛來做為嚮導,帶著讀者走向真正目的地時,我們方才發覺作者運用這隻拼貼蝸牛來做為此書主角的意義,便是要呼應最後以拼貼作為媒材的蝸牛肖像畫。
        除此之外,由每個跨頁的行進線條中,我們亦可看見蝸牛面對這些畫作的情緒。例如在第四個跨頁中,蝸牛倒著身子敍述畫作「全是墨滴』時,線條便有水滴狀的樣子出現在頁面上;當它在第六個跨頁看畫作時,跨頁右邊的線條呈現折線狀;而在這頁,它描述這幅畫「一點兒也不像我呀!」作者除了用拼貼蝸牛來介紹他想要介紹的畫作之外,還運用了線條的策略來引領讀者,同時用線條來表現蝸牛情緒的作法,實在聰明。若說這就是本書作者的獨特風格,實不為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