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怪物馬戲團


一、書名:《怪物馬戲團》                  
二、文圖:唐唐
三、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四、出版日期:2008年9月第一版
五、ISBN:978-986-6582-30-1(精裝)


貳、圖象分析
一、線條:清楚可見的線條用以勾勒輪廓、改變色調以
          造成立體感,可以表達動作的進行。
1.  環狀影線(Bracelet shaging)
     在《怪物馬戲團》一書中的線條都充滿曲度,隨著
     動物的體型彎曲,塑造立體感。(如圖一)
2.間斷的輪廓線(broken outline)
書中隨處可見間斷性輪廓,為圖注入活力,好似
  在紙上跳舞般。(如圖一)
3.交叉影線(crosshatching)
好比這隻怪獸的尾巴(圖二),他利用咖
啡色和紫色來營造悠然古風。好比桑達克的《野獸國》
一樣。
  4.媒材:利用粉彩(pastels)的觸感來表現怪獸們的輪
    廓、線條、色彩,飽和度鮮明,彩度高。
  5.線條與透視
唐唐在《怪物馬戲團》一書中繪製許多透式的線條,
                      好比地板、窗戶和窗戶外的月亮;或是走在鋼絲上的
                      怪獸們,都運用許多透式的線條。尤其以馬戲團帷幕
                      最具代表。(如圖三、圖四)

   


二、空間:
1.藝術家風格(artist’s style)
 《怪物馬戲團》的圖文作者,運用個人的風格與獨特方是在本書中反映出它
  的特質與他的價值觀。
2.出血(bleed)
      隱形的超越在圖畫書中延伸讓畫面更加充滿活力(如圖五)








三、內容:
1.組合式文本(composite text)
《怪物馬戲團》一書中,「文字所說的」與「圖畫所顯示的」結合而成。
2.連續敘述(continuous narrative)
《怪物馬戲團》畫中的主角怪獸們,不只出現一個地方,而是分布於畫面各處。
     貫穿整個故事情節。
3.排版設計(typography)
    《怪物馬戲團》一書中的文字大小、文字字體、文字位置排列,依照內容分成
 兩種:一是敘事性句子使用黑色標楷體,二是狀聲詞使用紫色特殊字體,以
 式區別並增加圖文搭配的趣味性。
四、裝訂:
1.跨頁(doublespread)
第一頁與最後一頁圖畫書都是相對的兩頁,其中倒數
第四頁是折頁(如圖六),較特殊可以引起兒童的興
趣。
2.蝴蝶頁(endpapers)
《怪物馬戲團》一書的蝴蝶頁(扉頁)
 是以馬戲團帷幕來營造氣氛,讓兒童在閱讀之際感
 到歡愉。(如圖七)





3.版式(format)
《怪物馬戲團》式風景式形狀。(呈水平長方形)
4.裝訂區(gutter)
《怪物馬戲團》是線裝書。


参、綜合歸納
        《怪物馬戲團》是適合年齡層約3-6歲親子共讀或是7-10歲自己閱讀。整體而言,《怪物馬戲團》是本充滿想像力的圖畫書,作者在描繪筆觸的同時選用蠟筆作為最主要的媒材,我想主因還是想營造一個奇幻世界;然而這個奇幻世界並非天馬行空胡謅,他有用深色勾勒角色讓角色們留在既定範圍之內---馬戲團,而不是其他地方。
豐富的色彩、幽默的童言童語改變了怪物們既有的形象,變成一個個快樂的象徵。




飛啊!蝗蟲



 圖畫書《飛啊!蝗蟲》賞析

書名:飛啊!蝗蟲
作者:島田征三
台北:青林國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06月。





故事線:飛啊!蝗蟲》的故事是蝗蟲在小樹叢中生活,由一個飽受威脅的被捕食者靠自己的力量衝破困難,最後成為有力量的蝗蟲並找到伴侶的故事。分頁故事是這樣進行的:

扉頁
書名頁
跨頁 1
跨頁23
跨頁45
跨頁67
跨頁89
跨頁1011
建立故事場景:樹叢
主角處境的預示(與頁1同)
交代場景中個角色的關係
傳達蝗蟲的弱小處境
故事轉折的伏筆
威脅出現
蝗蟲以跳躍反擊
蝗蟲力量展現與墜落

跨頁12
跨頁13
跨頁14
跨頁15
跨頁16
跨頁17
單頁18
威脅再現
蝗蟲發現自己的本能飛翔
飛翔的嘗試
肯定自己的能力
振翅高飛
飛向遠方
找到伴侶

  【線條】線條簡潔明確,強調速度與力道。例如掠食者蛇攻擊的模樣,以清晰的曲線為身,以垂直的乾筆觸摩擦,傳達蛇內在有力的躍向蝗蟲之姿。
  色彩前半色彩以明度暗的墨綠深藍為主,強調樹叢生存的艱難險境。掠食者蛇、青蛙、蜘蛛等也以墨綠、褐色、暗紅表現,因他們等同樹叢一樣危險。在場景中,蝗蟲是隻渺小的鮮綠鮮藍色昆蟲,好像不屬於樹叢的一分子,其他被獵食者攻擊的犧牲者也以鮮綠鮮藍代表牠們被支解的殘骸,暗示蝗蟲在這個樹叢中也是被獵食的角色。到了跨頁14蝗蟲嘗試飛翔,輕盈飛翔的蜻蜓與蝴蝶嘲笑蝗蟲的姿勢,此跨頁開始代表威脅的墨綠深藍暗褐消失,蝗蟲也脫離險境。跨頁151617中,因為蝗蟲肯定自己的飛翔能力,並且雄心壯志地飛翔,故跨頁15 左右各以出血滿版的兩個畫面表達蝗蟲的喜悅,跨頁16以滿版橘紅色色系呈現蝗蟲看見的不同世界,跨頁17以橘紅山脈與藍色海洋表示蝗蟲飛翔遙遠,世界廣大,這三個跨頁中蝗蟲的顏色也成為像之前掠食者的墨綠色,好像牠也擁有了巨大的力量。頁18蝗蟲遇見與牠形狀相同卻是紅紫色系的夥伴,就像遇到伴侶一樣,而蝗蟲的顏色也變回之前叫鮮艷的藍綠色,象徵自己仍回歸最初的自己。
  【角色比例】呈現蝗蟲在故事中的強弱變化與心境。故事開始蝗蟲比列佔畫面極小部份,相對之下獵食者與叢林大,對應角色在故事的強弱關係。跨頁67蝗蟲面臨獵食者威脅的時刻,掠食者蛇、螳螂佔畫面四分之三比例,呈現生命垂危的緊張感。跨頁11左面蝗蟲的身軀比例比前面頁數微大,但跨頁分為兩面,蝗蟲的存在感變得大而有力量,右面的蝗蟲雖然下墜,但比例佔此半頁三分之一極具存在感。跨頁1213蝗蟲成為原始大小,威脅者出現。跨頁14蝗蟲與其他生物比例相等,表示無威脅者存在,跨頁15起蝗蟲越來越大,就像牠對自己的自信越來越多一樣。跨頁17在巨大空間中蝗蟲變小,至頁18與大小相等的同伴相遇,雖渺小,但顯得平衡。

荒井良二


荒井良二
拿到書的第一天,自己會心一笑,這樣子的畫風,太像自己,有一種幻想和創造的爆發
讓人,可以有很奇異奇幻的奇想,我讓女兒看,我說:「爸爸這裡有書,等一下告訴我妳在書裡面看到什麼」當女兒說,這是一本大象車,一直開一直開,他去了很多地方,看到很多東西,玩的很開心
我問他:「你看到書的顏色,怎麼樣?」大女兒說;「會很開心,好像我在車子裡面!」
二女兒:「這個書很奇怪內爸爸!她畫東西跟我一樣,太陽會彈鋼琴,他過了很多橋、去了很多地方,就回家了」。
  日文字看不懂,但對我來說,這不是多麼重要,書裡的畫,已經足夠讓我可以想像、勾勒出看畫
有故事,就因為看不懂文字,書的畫讓我有一種看圖說故事的情境。
  翻開第一頁,大像車要出發!他是主角。
  第一頁,一大早那是早上的顏色,太陽公公彈著琴,向早晨的聲音催喚大地甦醒,那是一天的開始。
  第二頁,彎彎曲曲的路,將視野帶開……像引領前進。
  第三頁,大象車經過牧場,書頁的顏色也跟著改變,然後像爭去的地方也開始轉變。
  第四頁,兩條紅線,簡單的構成橋,向橫越一般。
  第五頁,車子開進入城市的地方,那是擁擠的開始…..
  第六頁,豐富的圖像,有一種繁華跟熱鬧。
  第七頁,顏色的改變,透過視覺帶入情境。
  第八頁,顏色暗了…..主角大象車一直前進。
  第九頁,經過了村莊和學校,有一種緩慢。
  第十頁,越過了山,到了海邊,那是一個開朗和被拉寬的視覺。
  第十一頁,藍色大海,讓人很安靜想休息和舒適感。
  第十二頁,車子一直開…..大黃色 這是黃昏。
  第十三頁,車子經過隧道,黑色像一種轉換和過門。
  第十四頁,兒童樂園是快樂想像,嬉鬧、好玩。
  第十五頁,太陽公公睡覺,月亮出來了…..那是晚上。
  第十六頁,深夜大象車在回家的路上,車子一直開,一天快結束了。
  每一頁的構圖,如同一個故事一個情境,透過主角的串聯,像帶入另一個視窗,每一頁的構圖,啟發每一個想像,顏色如同時間一直在改變,作弄著心情的轉換,單一顏色和它色的重複渾雜著色調的併合,每一幅圖畫如同單一的故事附加整本故事的被呈現。每一幅圖畫的構圖有一種很簡單的明瞭又不失可以的想像力,雖讓人看似有一點草率、隨意、不精準,但那種不失真的創意才是背後作者想要引發被看見。
   蓋上書,書的顏色用回想的視覺暫存,那是溫暖和舒適,看這本書會很快樂,沒有壓力、會一直笑。書裡面的畫所表現的情境,圖以畫透過想像,讓人有一種真實感,像在旅行。

這是秘密!

     《這是秘密!》          
               文、圖/約翰‧伯寧罕          
                      譯/柯倩華
  
   約翰‧伯寧罕在這本《這是秘密!》圖畫書裡的幻想與真實的世界,有別於《莎莉,離水遠一點》左右相互交疊著的呈現方式。
   在書本的封面那隻身著紅色上衣頭載綠色帽子的貓(麥肯)是想像世界的貓,而封底居中偏下方用粗線條勾勒坐臥的是真實生活的貓(麥肯)。上下兩邊的蝴蝶頁是麥肯跳躍門窗的連續動作!在這瞬間裡彷彿在跟讀者預告有什麼事發生!
在書名頁的左側是主角瑪麗愛倫抱著一隻熊玩具,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內文第一個跨頁;瑪麗愛倫問媽媽:「貓晚上去哪裡?」
內文第二個跨頁;右頁貓的比例放大尺寸且擬人化穿衣戴帽站立著,這是瑪麗愛倫看著貓所「想像」出來的畫面。
內文第三個跨頁;右頁貓的比例縮小,瑪麗愛倫的身材比例大於貓;而且是用粗、細線條勾勒出。在這裡呈現一種大與小、真實與想像的對應。〈瑪麗愛倫面對著麥肯在談論些什麼?〉
內文第四個跨頁;左頁瑪麗愛倫身著粉白洋裝的裝扮,右頁是瑪麗愛倫與麥肯變小之後,一起穿越過蝴蝶頁裡出現的那道門窗戶。
         (以上幾頁文字的擺置皆在左上方。)
內文第五個跨頁;左頁有個新成員諾曼加入
內文第六個跨頁;沒有文字是一個大跨頁的圖,左上留白而右下角有三隻狗在垃圾堆旁豎立等待著……。
內文第七個跨頁;三隻狗發現他們開始追逐!麥肯、瑪麗愛倫與諾曼則是在圖的右下,一座逃生梯口正要往那裡跑去。
內文第八個跨頁;整個圖是滿版出血,三隻狗是在左下方站著往上看,麥肯、瑪麗愛倫與諾曼在圖面的中上方〈逃生梯上〉,圖中間是參差不齊的高樓大廈。這樣的安排讓整個畫面呈現出緊張、刺激與危險的氣氛!
(他們為了要躲過那三隻狗的追逐!)
內文第九個跨頁;再次呈現滿版出血,且沒有文字出現,左下方仍然是那三隻狗而是坐著遠望!右頁下偏中是許許多多的屋頂,天空暫滿整個畫面而由右偏中上方拉出一條線往下延伸,他們三人依序拉著這條逃生梯的線由上往下滑!(在前一跨頁圖已告知我們;他們在逃生梯的最高處!)由前一個跨頁的滿版出血到這個跨頁的滿版出血;這意謂著他們離那三隻狗越來越遠了,也就是說;他們要去的目的地不遠!
內文第十個跨頁;左頁框圖是他們終於到了屋頂上,右頁圖由七彩氣球帶出宴會正要開始的歡樂氛圍。
內文第十一個跨頁;底色是黑的加上白色粉彩淡淡的、一些模糊狀帶出彎月形成星空的顏色,左邊一個綠色大點、右邊一個紅色大點襯托出熱鬧氣氛!約翰‧伯寧罕在這裡使用拼貼的技法,讓人物有立體感的效果,且將貓盛裝打扮以擬人化方式。
內文第十二個跨頁;底色一樣是黑的加上粉色粉彩淡淡的,人物也使用拼貼的技法,帶動出宴會的音樂、舞蹈與遊戲正在進行中。
             〈拼貼的技法在《雲上的孩子》也運用到〉
內文第十三個跨頁;貓皇后來了!
內文第十四個跨頁;滿版出血,圖中上坐著是貓皇后前方擺滿美味佳餚,大家一起共享著。
內文第十五個跨頁;貓皇后的比例是大且色彩鮮明〈運用色鉛筆、水彩混合媒彩〉,右邊的瑪麗愛倫與諾曼正在接受皇后送的禮物。
內文第十六個跨頁;左頁圖是呈現他們快樂跳舞樣,右頁是比例大的貓皇后正看著手錶,由貓皇后來告訴他們該結束宴會因為天快亮了!
內文第十七個跨頁;左頁出血,底色由左上方黑色漸層褐色、紅褐到深褐色,貓的身影是在紅褐區塊以黑色畫出形在加上幾點白色描繪出貓的臉型、尾巴、腳。而右頁框圖是用黑、紅色構圖,將他們三人以白色加細黑線勾勒出身影在黑暗的屋頂上。〈整個跨頁左右兩邊圖呈現出互相揮手道別的動感與歡樂之後落寞的心情〉
內文第十八個跨頁;左頁底色是橘黃,中間整個畫面是貓皇后站立著一手拿著花束另一手揮動著用皺紋紙拼貼的扇子。右頁框圖裡三人從屋頂上要走回家,這時太陽透露出白黃微光。〈左右圖以橘黃、黃、白三色為主,形成光亮的色調。正代表著天快亮了。〉
內文第十九個跨頁;左頁的框圖是他們已經下了逃生梯,悄悄地走過垃圾堆旁狗正在睡覺。右頁,約翰‧伯寧罕以街道的圖片用噴畫方式製造出清晨霧氣效果,形成清晨霧氣的街道。在下方用拼貼他們三人以跑步動作往右方向移動。〈這樣的技法在《雲上的孩子》也運用到〉
內文第二十個跨頁;畫面回到家裡的沙發裡,也就是回到現實狀態。





結語: 

譯者柯倩華老師在版權頁,作者介紹裡提到:『伯寧罕曾說:「我的讀者不只是孩子,而是所有人。我以簡化為創作目標,但絕非幼稚。」他的作品看起來能如此自然,卻意蘊深遠…。

譯《喂!下車》、《雲上的孩子》林真美老師也在作者介紹裡說了這段話:「約翰‧伯寧罕擅用孩子的觀點描寫人生,由於他深體大人與小孩必須一起分享繪本,所以,他的創作目標是兼顧大人與小孩,讓他們在閱讀作品時,能夠個得其所。」我個人認為,約翰‧伯寧罕能夠知悉孩子的想法,以兒童為本的瞭瞭孩子而創作出貼近孩子心的作品。我個人偏好他擅長描繪的幻想與真實世界同時進行的故事。
其作品中譯本:

   《遲到大王》黨英台譯(上誼)
《你喜歡》(上誼)
《寶兒》(東方出版社)
《和甘伯伯去遊河》林良譯(台英社)
《我的秘密朋友阿德》林真美譯(遠流)
《莎莉,離水遠一點》林真美譯(遠流)
《莎莉,洗好澡了沒?》林真美譯(遠流)
《喂!下車》林真美譯(遠流)
《雲上的孩子》林真美譯(遠流)
《外公》林良譯(台英社)
   寇特尼》(和英)
   《哈維史藍芬伯格的聖誕禮物》李瑾倫譯(和英)
   《跟我一起看地球》林真美譯(遠流)
   《神奇床》林真美譯(遠流)
   《朱里亞斯呢?》林真美譯(阿布拉)
   《艾德華 - 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林真美譯(阿布拉)

   

不是箱子

圖畫書賞析—不是箱子
                                                   
一、作者--安東尼特.波第斯(Antoinette Portis)
    曾就讀加州大學藝術學院,曾任迪士尼消費商品創意總監,目前住在加州。《不是箱子》與《不是棍子》為同系列姐妹作,同樣以簡單的線條及飽和的色彩勾勒出孩子豐富的想像世界,讓平凡變的不平凡,近期另著有《企鵝的故事》。


二、書本外觀介紹
    封面、封底的材質以為少見牛皮紙,模仿箱子瓦楞紙的材質,彷彿翻開此書,你就進入你的箱子中。封面就已經點出此書的主要架構:兔子和箱子,以及書面的牛皮紙材質。在背面還印上了紙箱特有字樣「↑這邊朝上↑」







 











三、內容
左頁皆是對話,而圖畫部分皆在右頁,左文右圖(一個跨頁)互相對照,對話內容為隱形人物與兔子的一問一答,對話重複大致如下:


左頁(對話)
右頁()
隱形人物問:
你為什麼坐在箱子裡(咖啡色)
兔子、箱子黑線
底色白色
兔子回答:
這不是箱子(紅色)
兔子、箱子黑線
想像紅線
底色黃色






這不是箱子 - 9.jpg,這不是箱子 - 9.jpg,這不是箱子 - 9.jpg
這不是箱子 - 8.jpg,這不是箱子 - 8.jpg,這不是箱子 - 8.jpg

 

1. 問話頁:
當隱形人物問兔子為什麼坐在箱子裡時,隱形人物眼中看到的除了兔子就只是一個箱子,所以左頁底色呈現紙箱顏色,而右頁呈現一片空白。這假設當你腦袋空白沒有想像力時,除了紙箱和兔子你啥都看不到。另外,這空白也是讓讀者思考,若這不是紙箱,會是什麼?




 












2. 答話頁:
    而兔子回答這不是箱子時,左頁底色呈現的是紅色,而右頁圖像的底色則是黃色;另外,在圖像部分,比之隱形人物的問話頁,單純的以黑線描繪兔子和箱子,這裡多了紅線勾勒出兔子的想像,讓箱子不是箱子。這部分特意的與隱形人物的問話頁做區隔,突顯出兔子認為箱子「不是箱子」的這個想像,不只是左右頁的底色,連右頁圖像也以亮眼的黃色作底色對比顯眼的紅線(想像),而這紅線也呼應左頁的紅色底色,作一想像的延續。



 











    最後一組對話中,左頁隱形人物問:好吧,那這又是什麼?右頁中兔子躲在一個挖了一個框的紙箱裡。下一頁打破了之前的對話模式,左頁應是答話頁呈現一片空白,無話也無底色,而右頁圖像則是兔子坐在箱子上做沉思狀。這一頁了左頁的無語,以及右頁的思考,表示兔子認真的思考隱形人物的問題,或者是兔子正在思考這個不是箱子,所以做了雙頁留白讓兔子、讀者思考的空間。



 












    在最後一個答話頁中,兔子用了整個跨頁作回答:這是我的「不是箱子」!
當然,答話依舊在左頁,但是右頁的圖象卻橫跨左右兩頁,表示兔子的不是箱子,無遠弗屆,突破了之前的框架,就像兔子和「不是箱子」,乘坐著太空梭直衝宇宙,就像想像無遠弗界一樣!




 

















試著將兔子的想像依序排列,可看出想像世界的寬度與高度(還一直衝出宇宙)
















 








 



















 








五、賞析
    此書以簡單的線條與鮮明的顏色,勾勒並對比出兔子的想像空間,對兒童讀者來說,這是一趟跟兔子的想像冒險之旅,對大人讀者來說,除了想像力的激盪外,也可省思我們是否侷限了自己或孩子的想像空間?
還在等什麼?找回你的「不是箱子」吧!

怪獸,別吃我!


書名:怪獸,別吃我!                                                    
文字:卡爾˙諾拉克   圖畫:卡爾˙克涅特                              
出版社:讀家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故事大意

    艾力克斯是一隻很貪吃的小豬,當它正在院子裡偷吃馬鈴薯的時候,被媽媽發現了!媽媽大聲的責罵艾力克斯,並且要他去洗澡。在艾力克斯要走去小河洗澡的路程中,他遇到了一隻怪獸,怪獸抓住了他,並想要把他吃掉,艾力克斯想了一些辦法,這些辦法使艾力克斯沒有馬上被吃掉,可是後來怪獸生氣了,並決定要吃掉他,當艾力克斯快要被怪獸吃掉的時候,怪獸的媽媽出現了,怪獸的媽媽大聲的責罵怪獸,並且要怪獸去洗澡,怪獸乖乖的聽媽媽的話,放開了艾力克斯,不情願的走到瀑布下沖澡。艾力克斯趕緊跑回家,並且跳進媽媽懷裡,緊緊的抱著媽媽。

圖象賞析
描述: C:\Users\user\Desktop\別吃我1-18\別吃我1-18\Image_00001.jpg
封面:
1.標題〝怪獸〞兩個字與〝怪獸圖象〞的大小,相對於〝我〞這個字與〝小豬圖象〞來說,是比較大的,它顯現出〝強大〞與〝弱小〞的對比。
2.怪獸的膚色,是墨綠色,這傳遞出的感覺為陰森及可怕,但就怪獸的服裝而言,銘黃色與藍綠色所呈現的感覺卻是天真活潑及淘氣的,這暗示怪獸可能不像大家想得如此可怕。
3.小豬的膚色及服裝顏色,均是紅色系的,在此紅色系有香甜、好吃的感覺,這似乎在說明,好吃的小怪獸為什麼會想要吃掉小豬。
4.圖象中,小怪獸及小豬身邊都帶著一台小玩具車,此暗示他們都還是處在愛玩(孩子)的階段。
5.封面的顏色以中性色為主,因此它所傳遞的訊息較為中立,沒有太大的偏頗。
蝴蝶頁
1.顏色為墨綠色,似乎想讓大家在心中預設出可怕的感覺。
前置頁
1.這頁的顏色為黃色,給人的感覺是活潑、天真的,似乎在說明這故事有可能是一個輕鬆有趣的故事。
1-2頁
1.盤中所裝的液體為鮮紅色,很吸引人,令人無法抗拒,所以艾力克斯相對於其他人很快就喝完了,或許也代表在艾力克斯眼中,這食物是很誘人的。
5-7頁
1.這三頁的圖象成左下右上的方向,有向前進的感覺,很有動感。
2.另圖片上方、右方與下方均有出血,似乎代表在這三邊,有故事繼續進行著,而主角是面向右上方的,其表示故事的空間位置是往右上方移動的。

8頁
1.這頁的蘋果的顏色是黃色偏橘色,傳遞的感覺沒有紅色那麼強烈,所以小豬可以克制住自己。換個說法,也有可能是因為艾力克斯吃得欲望沒那麼強,所以蘋果的顏色才會沒那麼強烈。另就空間感來說,蘋果較接近讀者,小豬卻離讀者較遠,所以他們之間是有距離的。
描述: C:\Users\user\Desktop\別吃我1-18\別吃我1-18\Image_00016.jpg
9-10頁:
◎怪獸的影子是黑色的,黑色所傳遞的訊息是恐怖、未知的,所以它想營造另人感到害怕的氣氛。
◎覆盆子的顏色是鮮紅色的,令人感覺非常好吃。也可能是代表小豬有強烈想吃它的慾望,所以用紅色來表示。
◎上方與右方均有出血,代表在這兩邊,有故事繼續進行著,樹木的排列方式引導我們的視線向右方移動,其表示故事的空間位置是往右方(森林內部)移動的。
12頁
1.小豬身體的色彩與覆盆子來做比較,覆盆子的顏色較為鮮豔,這或許是代表,在怪獸眼中覆盆子是比小豬還吸引人的。
13-14頁
1.這兩頁用黑色,正呼應小豬被放置於黑漆漆的口袋中
21-22頁
1.大怪獸的影子顏色為紅色,紅色傳遞的感覺為危險與憤怒,所以這代表著大怪獸是生氣的狀態。
24頁
1.盤中的食物轉換為較為中性的黃色系,代表著食物對艾力克斯,不再那麼有吸引力了。
描述: C:\Users\user\Desktop\別吃我19-38\別吃我19-38\Image_00037.jpg
封底:
1.在森林中可以看到代表小怪獸的藍色小玩具車與大大的角,也看到了代表艾力克斯的紅色小玩具車、紅色褲子與豬尾巴。他們似乎正在躲藏,但卻無法將自己藏得很好,可能這代表著他們都還是孩子,很多事情都還沒辦法做得很好。這也可能在暗指,對孩子而言,社會上的身分地位對它們而言是無關緊要的,不用在乎他人眼光,彼此可以當朋友,互相玩在一起的。

內容賞析
1.此故事是以第三人稱的方式,來說故事的。
2.在文中有出現對話重複的現象,分別是第3頁豬媽媽對艾力克斯說的話,與第21頁怪獸媽媽對小怪獸說的話,此說明了不論是哪種生物,媽媽對孩子的關心都是相同的,也說明小怪獸雖然恐怖,但在怪獸媽媽的眼裡,他也只是個孩子。另外對閱讀的孩子而言,這重複的句子,會令他們感到有趣,並印象深刻。因這句子可能與日常生活中媽媽對他們說的話很像,因此當孩子在閱讀時,就比較容易將自己想像成故事的主角,較能融入故事情節。
3.在第13頁,句子中使用了狀聲詞來代表肚子叫的聲音,此技巧協助孩子能夠將聲音具象化。
書籍評論
此書的文字不多,但因為有了插圖的幫忙,使它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生動,可謂圖文相輔相成。若要找出需改進之處,我想前置頁右邊那頁的標題,若能夠有顏色及大小的分別就更好了。

我哭了


題目:賞析圖畫書《我哭了》


《我哭了》這本書的文是由中川宏貴編寫,圖由長新太繪製,翻譯則為米亞,全書以壓克力顏料繪製而成。雖然書名為《我哭了》,但書中的小男孩真的哭了嗎?像封面的小男孩,雖雙手蓋住雙眼,雙眼閉上、雙眉下垂,但卻未見眼淚落下,雖看似悲傷但卻也像在玩捉迷藏的遊戲,如同懷中的小貓咪似乎在安慰小男孩也似在對小男孩撒驕,央求小男孩跟牠玩,也或許因為如此,小男孩的衣服雖以深沉的綠色表現出悲傷,但背後卻會以明亮的色彩。再翻開的書內的寫有書名的那一頁也是如此,以著明亮的黃色為背景,再以簡單的橘色線條繪製閉上的雙眼落下一滴淚水,讓人開始思考《我哭了》,是悲傷的哭?還是開心的哭?亦或只是一種情感的表達?
翻開內頁第一頁,寫著「跌倒的時候我哭了」,圖中的小男孩確實落淚了,但卻睜開一隻眼睛,似乎在觀察是否有人在注意他。「撞到東西的時候我哭了」,但這次圖中的小男孩則只是皺著眉頭緊閉雙眼並未落下淚水。這讓人想起小孩子有時候雖說是哭了,但卻只是假裝哭了而想引起大人或其他人的注意,並非真的難過了或痛得哭了,或許圖中的小男孩也是如此。從本書中可以看到會者很巧妙的安排,當我們看到小男孩五官的線條是以橘色色彩描繪時,可以發現他並非是真的哭了,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他睜開著一隻眼睛落淚,或僅只是皺著雙眉緊閉雙眼並未落淚,亦或是緊皺雙眉但睜開一隻眼睛觀看,並且我們也可以發現當小男孩的表情是如此時,背景的顏色通常是明亮的黃色、橘色或白色,顯示出輕鬆的氣氛,暗示著小男孩或許不是真的哭了。相反地,當小男孩的五官以著深綠色線條描繪時,便暗示著沉重的心情。
書中所繪製的小男孩有幾張是沒有刻劃到五官的,其中兩幅沒有畫及五官是因為小男孩是高興抱著媽媽哭了,因其背向著讀者,故沒有畫到五官。而這兩幅畫中可以看到母親的不同之處,第一幅可以看到母親的肚子微微攏起,第二幅高興地哭了則看到父親抱著一個嬰兒。如此可推測第一幅畫是在傳達著小男孩因母親懷孕而高興地哭了,第二幅則可推測因母親平安生下了一位妹妹/弟弟後從醫院回來故喜極而泣。而書中另外沒有刻劃五官則是表達小男孩真正因悲傷而哭泣。除了此種表達方式以外,作者也大量地運用深綠色與藍色作為悲傷的基色調,例如迷路時、小白死掉時、烏鴉媽媽生病了和戰火中小孩的家被燒掉。但書中有一幅母子兩人雖沒有五官且也以藍色與綠色作為其背景色,但因其綠色為淡綠色,故整體呈現出一種溫馨的氛圍,似乎在說,雖是哭了,卻是不同眼淚的溫度,是心暖的眼淚,而翻頁便可看到橘色的背景所呈現的溫馨,媽媽的眼角雖有眼淚,但卻是開心的。另外繪者也以極小的小男孩與極大的空間做為對比,呈現出小男孩害怕地哭了的心情,誠如上空一大片的綠色與藍色以及廣漠的黃色中一點一點的綠色似乎在反映著小男孩內心中的極度恐懼。
最後,小男孩問,「當我也長大成人的時候,是不是就不會哭了呢?」看似是一句童言童語的問句,但整張畫卻是以藍色為背景,再用深綠色著以人形,而中間浮現著小男孩的臉且以深綠色線條描繪著小男孩的五官,似乎在暗示著,對於小男孩而言,可能不能再哭泣這件事是悲傷的。或許小男孩是藉由哭泣來表達情感,對小男孩而言,哭泣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反而是一件有趣的事,但想到往後可能無法再藉由哭泣表達情感,他便開始覺得悲傷而哭了。

誰偷了便當


  《誰偷了便當》圖畫書賞析作業                     
                                                                                                

      葉安德先生的《誰偷了便當》是這份報告中所要賞析的圖畫書,之所以會挑選這本圖畫書,是因為一開始被書名所吸引,爾後透過《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中所提及的一些觀賞圖畫書的技巧後,才發現除了文本之外,圖畫說故事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以下即是運用了書中觀賞方法,列舉《誰偷了便當》中具有相當特色的部分:

一、運用媒材:粉彩筆
        《誰偷了便當》文內所使用的媒材是粉彩筆。運用粉彩筆的特性,可利用顏色的堆疊,製造出不同的感受,例如樹葉的陰影(第二、三頁)、陽光從窗外射進來的光芒表現(第八頁)等等,與水彩的質感不同,更可細部勾勒出衣服的材質(第十九頁)、頭髮的線條(第十九頁)、樹皮的質感(第三十六頁)等。

二、顏色飽和度
        整本書的色調以大地色系為主,多為咖啡色、深黃色為主,有一股濃濃的懷舊氣氛,也相當清楚地說明書中的季節是為秋冬之際,而在寒冷中受到大家的溫情亦產生了一對比。

三、版面留白及跨頁
        於第六至七頁、第十六至二十一頁、第三十二至三十五頁,場景多為在教室之中。除了第四、五頁的圖畫中很清楚地看出教室內的設備及環境,其他涉及教室的場景以桌椅、學生和老師,其他部分皆留白,看不出窗戶、擺設,甚至黑板也消失無蹤。這樣的配置能夠讓讀者能將焦點放置於學生身上;二方面也可呼應第五頁的文字敘述:「小朋友上課時,常常偷看窗外,看看猴子有沒有在外面?」學生無心於課堂上,視覺上也會忽略;三則是令人有處在回憶中的感受, 是因回憶中的場景往往是模糊不清甚至留白 。
        從這邊也可以很明確的觀察出書是跨頁的形式,都是由相對的兩頁、兩頁一直往下敘述。


四、連續敘述
        由於作者葉安德先生曾在知名的宏廣動畫公司十幾年,因此書中會有不同於一般圖畫書的構圖,作者會將動畫的概念帶進圖畫書之中。首先是整本書都以中景為主,唯有第三十二、三十三頁才有主角小偉的特寫鏡頭(第三十二、三十三頁)。其次為第八、九頁,第二十六、二十七頁將主角以及猴子以動畫的概念繪出,每一格動作形成流線,會帶動視覺,而這兩場景雖是同一技巧,但由於第八、九頁的動畫並沒有成一直線而是分布在畫面各角落,時間的距離感會拉長,而第二十六、二十七頁的部份,猴子爬樹的畫面則是成為一直線,具有一氣呵成的效果,時間的節奏感較快。

五、以線性為主的構圖
        於《誰偷了便當》圖畫書之中,構圖多為線性,且是以斜線為主。作者運用斜線使得空間感更加寬敞,如第十二、十三頁的場景,平行斜線由書左右下角落延伸至第十二頁的三分之一處,將視覺焦點放置在小偉及主任身上,且也建構出長廊的長度;又如在第十四、十五頁,水平視角的場景,但仍可從窗戶下緣看出作者埋了平緩的斜線。

        以上是我歸納出幾點《誰偷了便當》圖畫書中具特色的要點,從圖畫中去解構作者想表達的含意,試著擺脫用文字去解說圖畫的慣性,讓圖畫書中的圖畫不再僅止於圖畫,也增進了自己的美學概念。


跟著線條走:環遊全世界


文:《跟著線條走:環遊全世界》
作者:羅拉˙朗菲斯特
譯者:周靈芝
出版日期:2010年4月
出版: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跟著線條走:環遊全世界》,不怎麼厚、輕輕地、有點大本的一本書,一種出乎奇特的心情,選上了她。
    神奇哟!從封面開始,竟然就是用一條線,寫著字和畫著圖!急急忙翻閱,按捺不住跳躍;心,跟著手指,開始跟著線,一會快速、一會回顧,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似地,引領著仰慕者,一步一步闊步向前至封底,牽了世界千里緣。
    本書採跨頁及出血的方式編輯,並由簡練的文字,在右下方牽引每一個「未來」,讓每一個 「希望」提早出現;書中利用線條的高低起伏以及色彩的多端變化,說明地理位置、時空、以及人物的異同;一氣呵成的圖形,似乎低訴吾人只要選對路、跟對線,便可一無反顧、一路領先、事事如意。
    一條輕輕的線,捏緊,不要鬆手,可以環遊世界;一個個親親的心,緊扣,不要懷疑,千里緣‧一線牽。
   

貓頭鷹阿姨


稱:貓頭鷹阿姨                          
作者及繪者:長新太                            
譯    者:林真美                        

貓頭鷹這種夜行性鳥禽,總是和神祕與夜晚聯想在一起,但這本由日本繪本作家長新太,所著的繪本故事裏的貓頭鷹,顛覆人們對貓頭鷹的傳統認知,因為她不去獵食蛇或齧齒動物而是打毛線。

故事敍述一個相當具有母性及愛打毛線的貓頭鷹阿姨,獨自住在森林裏的一棵樹洞裏。冬天來臨時,貓頭鷹阿姨很怕冷,所以充滿愛心的她,就打毛線將整棵樹,最後甚至是整個森林包起來,這樣子她及森林其它的小動物就不會覺得冷了。當冬天過去,春天來臨,在森林其它動物的要求下,貓頭鷹只好收起毛線套,留到下一次冬天再使用。

作者長新太,用不透明水彩和臘筆,以質樸、隨興和自然的手法,藉由冷色系陰暗的色調以及暖色系明亮的色調間的互換,表現冬天及春天二者不同季節特色。暗的色彩基調,將冬天森林陰暗及寒冷的氛圍畫出,而亮的色彩基調則表現春天來臨的明亮温暖。作者用臘筆展現毛線互相交織的厚重及有層次感的模樣。他繪圖的筆觸雖然類似孩童的作品,但圖案的構圖與設計卻是經過仔細安排的。例如:故事一開始第3頁的圖畫就表現出冬天的寒冷及陰暗,月下的貓頭鷹,裹著圍巾站在暗色的森林上方。而第7頁時,貓頭鷹織了毛線之後,就感覺温暖許多,圖畫中的色調也從陰暗轉變成明亮。

7頁的圖畫中,作者首先畫上不透明水彩來製造明亮的效果,表達這時的温暖是貓頭鷹用人為方式,即編織毛線而得來的,不是春天來臨時的萬物齊春、陽光普照所帶來的明亮感覺。然後再塗上臘筆,遮蓋往原先的水彩顏色,使其營造出光線從毛線袋子透出的感覺。畫中的貓頭鷹自己也因為毛線袋子所帶來的温暖,身體變得暖和許多,連帶身上的顏色也從陰暗的灰、紫冷色調變成黃、紅暖色調,看起來就像隻小雞!第9頁的圖畫中,毛線袋子套住的森林上方還在下著雪,畫面上方呈現的是厚重的色調,而中段有毛線包裹的部分,及下段貓頭鷹所在的地方為暖色調,呈現的是上重下輕的色彩基調,營造出作者想要表現出的活潑感及繪畫趣味。

《貓頭鷹阿姨》構圖樸實及有平易近人的感覺,但美中不足的是其故事情節不具有轉折或令人驚艷之處,而只是一個平舖直敍的敍事故事。然而,所有讀者不論大人或小孩都會對這個擬人化及有愛心的貓頭鷹阿姨,在心裏留下深刻的印象。